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冬藏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事项?

时间:2024-01-30 17:18:50  来源:http://www.bxysw.com  作者:admin

一、冬藏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事项?

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

1、睡眠

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雹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2、养肾

肾为先天之本,属水,肝属木,冬天养肾,肾好了,水生木,肝的生发功能就会得到滋养,春天才有生发之力。

3、锻炼

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4、进补

感冒、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是冬天常见病。对于防治感冒,一是衣着防寒,二是对免疫力差的人,使用参芪一类补益药扶助正气,以防感冒。对于有积火者,应该及时用清热药清解积火。对风寒感冒初发者,可以用姜茶汤一类进行保健。冬天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发季节,凡有“老慢支”病史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颈部、背部保暖。在室内生活时既要保温,又要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一旦出现咳嗽,不要马上止嗽,以利于痰液排出,还要用一些诸如杏仁、川贝、橄榄煲猪肺的食疗药膳调治。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冬天冬藏怎么操作?

民间有“入冬进补”的习俗。所进补品多数为参茸滋补之类,尤其是红参、高丽参者居多,如将红参片用雏母鸡或刚会啼的雄鸡炖食。为了解决“补得进”而不致产生上火的补益反应,人们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先用麦冬煮水,取汁后再入红参(或高丽参)炖服。为了避免助邪化火,不少医生都会根据求医者是否存有积火、积湿、积痰而采取不同措施。对身体虽虚而有积火积湿积痰者,先开几服清火利湿消痰的中药给准备补益者,待邪清后再补。

对于老年人的补益。由于老年人多数会出现“年老体虚”,但又有“年老血瘀”的情况,因此多主张在参类补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田七,而最好是研成“参七粉”(即红参与田七按比例研粉)少量多次食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儿童冬食进补,多数应以健脾胃为主,不宜大补气血阴阳。为此,多主张用太子参、白糖参之类既补益脾胃之气,同时又是偏于缓补益气之药,或是加用白鸽肉炖服,更为有益。当然,对于那些处于发育期的少年男女,还可以加入田七炖服,以收到化瘀生新的目的。

总之,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该围绕着“藏精益气”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药。当然,对于一些体质属“热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这是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与保健原则。

保 暖

重视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者。进入冬天,既有室内外温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会出现因寒流南下而气候急剧下降的寒冷天气。这种急剧下降的天气,容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应该重视随气候变化而加衣。

睡 眠

为了适应“冬藏”,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冬天应该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锻 炼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如何体现“冬藏”呢?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防 病

感冒、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是冬天常见病。对于防治感冒,一是衣着防寒,二是对免疫力差的人,使用参芪一类补益药扶助正气,以防感冒。对于有积火者,应该及时用清热药清解积火。对风寒感冒初发者,可以用姜茶汤一类进行保健。

冬天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发季节,凡有“老慢支”病史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颈部、背部保暖。在室内生活时既要保温,又要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一旦出现咳嗽,不要马上止嗽,以利于痰液排出,还要用一些诸如杏仁、川贝、橄榄煲猪肺的食疗药膳调治。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三、冬季养生中的“藏”,是要藏好哪些地方呢?

我国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从冬至到大寒这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更加应该注意养生“冬藏”。

所谓“冬藏”养生,是指到了冬季要注意养生之道,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冬令进补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根本原则是畏寒体质补阳,虚火体质滋阴,已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强健的最佳体魄。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咱们的身体最需要“藏养”的地方,帮助大家健康过冬季!

1、“藏”住血管弹性

早睡

夜晚时人的倦意是一种身体警告,到了心脏需要自我调节的时间。人在熬夜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如果长此以往,紧张焦虑的情绪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也极易导致心肌梗塞。中医认为早睡有利于滋养五脏,极大程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保暖

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而且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往往脑部血管疾病不敌冷空气,因此头部保暖是重中之重。

运动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若热身不到位,血压一上升,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天气过冷时,可以选择室内运动。老年人在冬季最好选择9点之后,相对温度较高的时辰出门运动。

2、“藏”好胃的能力

温热食物

冬季要多吃温热、壮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合理配比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肌体对于低温的耐受力。

规律三餐

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肠消化的生物钟,如果不按时吃饭,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后得不到食物的中和,从而导致胃酸侵蚀胃粘膜。

细嚼慢咽

咀嚼不充分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不能够与分泌的胃肠液相中和,会影响消化的效果,还容易导致因吃得过饱而超出胃容量,加重肠胃的负担。因此,建议每口食物咀嚼30次,每餐时间不低于20分钟。

穿上小马甲儿

外界气温的寒冷会使胃部的活动减缓更有甚者出现胃部痉挛,导致腹泻、疲劳和浑身无力等情况。在此提示您,可以在外套内加穿一件“贴心的”小棉袄或者棉马甲儿,给胃一个温暖的家。

3、“藏”住肺的功能

及时补水

补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的饮水,也包括更加直接的从呼吸道摄取水分。可以将温度适宜的热水倒入杯中,鼻子靠近杯口缓缓深吸入水蒸气,每次十分钟,建议早晚各一次。

调整锻炼时间

不少老年人喜欢大清早的就出门晨练,做操,快走等都是很适宜老年人的锻炼运动方式,但时间过早,尤其是冬季,雾气会过于寒冷湿重,过量吸入会对肺子造成很大损伤。建议冬季晨练时间应安排在9点之后。

戴口罩

冬季鼻子的“屏风”作用减弱,从而使致病细菌通过空气直接进入肺中,因而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按摩鼻子

用两个拇指的外侧相互摩擦,待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建议早晚分别按摩一次,增加鼻子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鼻部的耐寒能力。

部分来源:生命时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