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说养生

冬季养生指南

时间:2024-02-04 22:03:49  来源:http://www.bxysw.com  作者:admin

一、冬季养生指南

冬季是肾经的最旺盛季节,根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肾属黑色,所以总体来说黑色食物可以增加人的体质,还有就是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肾经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那么每天按揉这三条经络就会增强体质,如果不知道经络的走向和具体的穴位可以买张人体经络挂图对照按揉,坚持下来就会增加体质,得到健康的养生保健。肾经主要按揉太溪、复流、涌泉三个穴位、脾、胃二经主要是腿上的穴位。

    祝您快乐每一天!(*^__^*) 嘻嘻……!

    以上回答对楼主如有帮助,望五星采纳!  这将鼓励我们更好的为其他网友解答,谢谢!!!

二、按哪个穴位能减少疼痛?

首先要弄清楚你那里疼痛``?

三、教你如何敲胃经享长寿

首先,胃经走脸。《黄帝内经》讲:“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指的就是胃经,胃经一衰,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所以女人如果不想衰老,就要养好胃经。其次,胃经走膝关节。如果你不想让腿脚提前衰老,也要好好保养胃经。

除此之外,胃经还是我们的减肥经、保健经、安眠经,是女性朋友的丰胸经、祛斑经。

不老的秘密一:互动拳法

具体方法:双手手心向下放在大腿根部,左手不动,右手握拳。然后让左手来回地搓,右手用力地敲,这一搓一敲就能很好地刺激大腿正前侧的胃经,这样每做完10遍后,可以换一次手。坚持做这个动作,既能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又能打通胃经,可起到调节体型、补养气血的作用。我们讲胃经是“长寿经”,所以不分时间,不分年龄和性别,随时随地都可以敲这个互动拳,长期坚持就能敲出好胃口、好体质、好身材。

不老的秘密二:敲小腿

小腿前外侧有一条肌肉叫胫前肌,这块肌肉上面有胃经的三个要穴:一个穴位是足三里,相信大家对这个穴位都很熟悉,老话讲:“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称足三里为养生长寿第一穴是不为过的。第二个穴位在足三里向下四个横指的,叫上巨虚,它是大肠的合穴,主管大肠的问题。上巨虚向下四个横指是第三个穴位叫下巨虚,它是小肠的合穴,主管小肠的问题。这三个穴位凑到一起,就是再专业不过的肠胃专家组了,各种肠胃的毛病都可以去“挂”它们的号。

我们日常保养时,找不准这三个穴位也没有关系,离穴不离经,只要敲打小腿外前侧的这条肌肉就行。敲打胃经不限时间、不分年龄,脾胃不合的人要想缓解身体症状,一定要养成这种敲小腿的习惯。

老天早就为我们备好了敲胃经的好时机:在春天的六个节气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肝木旺盛,这时敲胃经可以克制脾胃.所以应该多敲;冬至时节或是下大雪的时候正是冬令进补的时候,这时也要多敲胃经。

四、谁能介绍本书籍描述人体常用穴位及生理功效

《人体穴位养生疗法》

五、足少阴肾经的主穴详解

KI1 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KI2 Rán 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KI3 Tài xī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KI4 Dà zhō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KI5 Shuǐ quán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KI6 Zhào hǎ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KI7 Fù li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KI8 Jiāo xì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KI9 Zhù bī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KI10 Yīn gǔ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KI11 Héng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痿、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2 Dà hè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痿、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3 Qì xué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痿、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4 Sì mǎn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5 Zhōng zhù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6 Huāng shū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7 Shāng q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8 Shí guā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肾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9 Yīn d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20 Fù tōng gǔ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21 Yōu mé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烦心呕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22 Bù l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咳喘;配心俞、内关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KI23 Shén fēng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4 Líng xū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5 Shén c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6 Yù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风门、肺俞治外邪袭肺;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7 Shū fǔ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